黄合水|媒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供稿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7-17

7月16日下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合水教授为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媒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讲座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经理王丽萍教授主持。

讲座主要从什么是媒介、媒介的发展速度两方面具体呈现媒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断以身边小事为例,频繁互动交流,黄合水教授的讲座引发学员们的浓厚兴趣。

一、什么是媒介?

讲座伊以“什么是媒介?”开篇,之后给出答案:媒介是嫁接两个心灵之间的桥梁。媒介能使互不知、互相知、单向知的人们获得沟通交流的机会,也能使处于同一时空、同时异空、同空异时的人们联系起来获得交流。通过媒介,人类不仅能够和身边的人(近人)交流信息,还能和距离十分遥远的人(远人)沟通,甚至还能从百年前、千年前的人(前人)获得思想上的启发。

媒介之所以能够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是因为它的三个关键要素:载体、存体和运体。

载体是指承载信息内容的物质形式或技术手段。它是信息传递的物理基础。例如,书籍、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不同载体能够决定信息传递的范围、速度和方式。

存体是指信息内容的存储和保存形式。不同历史阶段,信息存储方式在不断演变,从最早的口述传承、石刻文书,到纸质书籍,再到现代的数字存储。存体的演变不仅影响了信息保存的时间长度,还影响了信息的可访问性和传播效率。

运体是指信息传递的媒介渠道和路径,包括信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的整个传播过程的所有环节和手段。运体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覆盖面,例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运体能够满足不同传播需求和目标受众。媒介能在人类社会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媒介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提升了传播速度,压缩了信息传递时间,所能传递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大。

二、媒介的发展速度

载体发展速度:最早的信息载体可以追溯到200万年前的口述传承和身体语言,原始人类通过口头交流和简单的手势传递信息,这种方式虽然直接,但信息的传播范围和存续时间都极为有限。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类文明开始有了显著进步,这一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信息载体。

首先,文字的发明是一个里程碑。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分别创造了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这些文字被记录在粘土板、石碑和纸莎草纸上,成为了早期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此外,器乐也成为了一种重要载体,通过音乐节奏和旋律传递情感和信息。图腾作为原始社会中部落和家族的象征,也起到了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信息载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例如,哑语和盲文的广泛应用使得听障和视障人士能够更好地获取和传递信息。哑语通过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意,成为听障人士的重要交流工具;盲文通过触觉来传递文字信息,为视障人士提供了阅读和学习的可能性。进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现代社会,信息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表情包作为一种新兴载体形式,凭借生动、形象和简便的特点,迅速成为网络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情包通过图形和动画传递情感和信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尤其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中广泛应用。

存体发展速度:4000多年前,人类开始使用各种材料记录和存储信息,这些存体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也反映了当时的技术和文化水平。泥板书是最早的书写材料之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将楔形文字刻在湿泥板上,然后将其晒干或烧制成硬泥板,这些泥板书成为了早期记录法律、经济交易和文学作品的重要工具。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形式,商代人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录重大事件。1000多年前,墙壁和路牌成为了重要的存体形式,特别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墙壁上的壁画和文字记录了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成为重要文化遗产。路牌则用于指示方向和传递信息,方便人们在城市和乡村中找到位置。报纸作为一种新的存体形式出现在17世纪,通过印刷技术大规模生产和分发,为大众提供了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便捷途径。进入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存体的形式和种类更加多样化。录音带和录像带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通过磁带技术将声音和图像信息记录下来,广泛应用于音乐、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在现代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信息存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硬盘、固态硬盘和云存储成为了主要的存体形式,能够以极高的容量和速度存储和读取信息。数字存储不仅提升了信息的保存时间和安全性,还使得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运体发展速度:200多万年前,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播主要依赖自然力量和人力。风和水是最原始的运体,早期人类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在集会、狩猎或迁徙中传递信息。人作为最直接的运体,通过步行或奔跑将信息带到不同的部落和群体之间。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虽然简单,但极为缓慢,且信息容易失真。大约4000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更为有效的运体工具。传声筒作为早期通讯工具,通过物理手段将声音传递到远方。信鸽被驯养为传递信息的使者,能够跨越长距离飞行,将信息送达目的地。驿马系统在古代帝国中广泛应用,通过设立驿站和使用快马,实现了较快信息传递,尤其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世纪和近代,信息运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电影作为视觉和听觉的运体,通过影像和声音传递信息,成为重要的娱乐和宣传工具。电话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沟通的方式,通过电信号实现了即时语音通讯。邮递系统的完善使得信件和包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递。电报的出现则是信息传递速度的一次飞跃,通过电信号编码和解码,实现了远距离的快速通信。20世纪中叶,广播和电视的普及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视觉和听觉革命,通过无线电波和电视频道,信息能够在大范围内实时传播。移动电话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在现代社会,互联网成为了最重要的信息运体,通过全球网络将信息快速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黄合水教授认为:信息运体将会继续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进,量子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信技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会实现超高速和高度保密的信息传递;未来五年(2028年)媒介将迎来重要进步,尤其是在分领域、垂直类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方面。这些模型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医疗、法律、金融等,通过深入专业训练,能够提供高度准确和专业的内容生成和信息服务。

互动环节

沈琪同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带来一些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那么在现代这个智能媒体时代,媒介是人类的延伸这个观点是否还成立?

黄合水教授:不同人有不同理解,万物皆媒,泰山也是一种媒介,大家通过游览泰山会产生一些共同或不同的想法。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媒介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使人之间产生交流。比如说有些地方从来没有人去过,也没人在那里留下痕迹,那么它就无法传递信息,无法使人交流,那它就不能称之为媒介。任何事情都要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媒介也不例外。

沈琪同学:现在有些电影会选择不在院线上映,而是直接在流媒体平台上架,只针对传播度来讲,未来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黄合水教授:从手机上就能看到电影,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信息,在电影院看电影能够引起讨论,比如说许多人坐在电影院一起看或者跟朋友一起看就会产生情绪价值。两者的意义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李优同学:现在AI发展十分迅速,它能够完成许多任务,比如写策划、想创意等等,那么在未来,人工智能更加先进的时代,是否还需要广告人呢?广告人又该何去何从?

黄合水教授:目前我们还没有发展到机器人能够完全代替人工的时代,现在我们只是借助AI来完成工作,那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在那个时代到来之前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如果机器人时代到来也不必太多悲观,我认为在未来有很多工作都会被AI替代,到时候AI替代人类工作,我们就有更多时间来做自己想做、感兴趣的事情了。

丁叶伟同学:听完老师的讲座有一些个人的想法。传播学视域下有一种悲观的观点认为“我们能够看到的都是媒介想给我们看到的”,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认为受众的注意力就是流量和热度,某一事件因为受众的关注而成为热点,媒介通过获得受众关注而获得权利和利益,但是受众在传播活动中似乎总受到信息茧房和议程设置的“塑造”,所以我认为受众在传播过程中作为媒介的“赋权者”却总处于“无权”地位,请问老师认同这种观点吗?

黄合水教授:人是群居的,社会是集体的,比如你逛商场,你不可能逛只有你一个人的商场,这个商场是有很多人的。你不可能活得很自我,环境在塑造你,别人在影响你,但同理你也在影响别人,这是我的一个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