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光|电影工业美学与“系列电影”生产

供稿来源:    作者:   发表时间:2023-07-17

2023年7月16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陈旭光教授为太阳集团欢迎您暑期学校学员带来一场讲座,题为《电影工业美学与“系列电影”生产》。陈教授从电影工业美学及双重实践品格、电影工业美学与“系列电影”的遇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电影工业美学和系列电影的历程、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

“电影工业美学”及双重实践品格

“电影工业美学”是在一系列电影观念的变革和观念决定下的行动,是一种知行合一。系列电影生产是电影工业美学的重要案例,是“接着讲”的重要方向。而“接着讲”即是“知识再生产”。“接着讲”之一是“大产业”或“文化产业”意识、多元多维度观念与体系性建构,“接着讲”之二是技术美学之维的开掘,“接着讲”之三是跨媒介、跨学科与知识的再生产,“接着讲”之四是务实求实的批评实践即理论的批评化,“接着讲”之五是伦理学转向、“以人为本”,“接着讲”之六是进一步具体化问题,如影游融合、系列电影、高概念电影、动画电影等。

陈旭光教授指出,“电影工业美学”具备双重实践品格,即电影实践与“理论批评化”。首先,要在观念指导下进行电影实践;其次,“理论批评化”要以“电影工业美学”为理论视域或批评框架,对作品和现象进行分析。电影工业美学有自己的标准,追求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评判,回到现实中去进行批评的实践。“系列电影”的理论研究和批评实战,是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的最主要课题。

电影工业美学与“系列电影”的遇合

近年来系列电影的品牌建构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和电影强国路上的重要台阶。系列电影(特许权电影)从属于类型电影生产,是类型电影的内涵扩充与外沿招展,类型电影采用续集化和系列化的手段成为特许权电影,是类型电影中限定、规范更为严格的一种类别,是电影工业化机制及商品化、市场化的产物,具有可复制性、连续性、批量化生产的电影产品。系列电影以类型化生产为运作机制,对母本故事情节进行延续、扩展或追加,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以构建品牌知名、影响力广泛的连续影像为载体。系列电影包括三种形态:续集型(不一定自觉)系列电影、“系列型”系列电影和“混合型”系列电影。

工业化类型化生产、“品牌效益最大化”、可持续再生产是电影工业美学最重要的观念或理论核心。陈旭光教授表示,系列电影在制作流程和营销理念上追求品牌构建的最大化及可持续增值的发展目标,与电影工业美学 “类型化”“规范化”“高效性”“可持续发展”等核心理念和美学原则完全一致,即电影产业运作的 “品牌化战略”。把电影做成一种品牌化的,可持续、可设计、可规范化操作、运作的工业、产业,是中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的重要方向和必然内容。

三、国产系列电影的产业突进问题与参照

作为电影产业化、类型化发展的必然成果,系列电影发展迅猛,成为电影产业突进的重要“法宝”和“利器”。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主流头部大片,比如“长津湖”系列、“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但从目前来看,中国系列电影的生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影片名称的刻意系列化与主创人员的机械固定化,系列内部在叙事主题延续、世界观架构以及在故事内容的设定上缺乏连贯性等等。毫无疑问,系列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需要解决攻坚的重要问题。

而基于国产系列电影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陈旭光教授表示,自2008年以来,漫威影业推出的电影《钢铁侠》,拉开了漫威电影宇宙大幕。“电影宇宙”、“共享宇宙”、“故事世界”成为好莱坞最引人注目的生产范式和叙事模式,漫威宇宙作为电影工业航母或产业巨无霸,为国内系列电影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四、国产系列电影反思与建言

针对国产电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陈旭光教授提出以下看法。

第一,“大电影“产业意识与互联网生存,以系列形成跨文化产业的品牌。系列的效力,延续到各行各业,从电影走向大文化产业。国产系列电影不仅要做好头一部电影,奠定品牌基础,还要打造纵向续集型系列电影,更要尝试混合型、全媒介、跨媒介等多种电影表现形式。

第二,拓展想象力消费型电影。系列电影属于大众文化,也与青年文化密切关联。要尊重网络时代青少年主体受众、网生代、游生代,尊重他们的“想象力消费”需求。玄幻、魔幻、影游融合等想象力消费型更易做系列电影,更容易打造“电影宇宙”。

第三,关于中国故事、中国想象与中国文化原型的观念必须变革,勿以通俗而鄙视系列电影。系列电影应该深挖、拓展中国文化原型。

第四,“制片人中心制”是电影工业美学的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体制”要求具有中国特色。“体制”是系统性的、有形无形的规约,既包括票房、市场等的要求,还包括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以及在现实主义话语强大影响下的“反映现实”、“生活真实”等要求。

电影大国的路程上,系列电影众望所归。陈旭光教授指出,系列电影能否成功运作,事关电影发展的大局,事关中国电影能否真正跨入强国行列,也事关文化建设,青少年观众文化素养、想象力、道德价值观养成。因此,在创作系列电影时,应注重转换观念、开放视野、开掘文化原型、培植文化之魂,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工作伦理”精神。只有这样,中国系列电影的生产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电影工业才能真正不断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互动环节

021卢箫玥作为一部子供向动画电影,“熊出没”系列电影的视觉效果没有追光动画那么精美,到底是什么因素让“熊出没”系列电影在每年的春节档都稳赚不赔?

陈旭光教授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续集电影,特别是偏儿童片的电影,它会让原来喜欢看《熊出没》的受众长大了还会回过头来看,具有粉丝效应和受众黏性。再者我个人觉得春节档合家欢乐的氛围也是能在每年春节档都稳赚不赔的因素,喜欢看的年轻受众带着家人一起观影,保证了票房的稳健。

014梁媛请问对于像《宇宙探索编辑部》这种有科幻元素但是是以文艺片和拟纪录片的形式呈现的影片,是否属于想象力消费的范畴?

陈旭光教授《宇宙探索编辑部》里面有一些探索性的东西,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表达人文情怀、表现一批具有科学幻想性知识分子的电影。它本身没有多少科幻的元素,但展现了八十年代人的精神面貌。这部电影本身的存在也是作为广义科幻电影中非典型的一种形态。

文字|邵媛

排版|王璞

责任编辑|兰荣霞

审核|一审:刘志勇

二审:蒋军凤

三审:蔡艺